
黃陵公司:“一人一機一卡”初見成效
“收塵箱體部分氣密性完好,無漏風。電機完好,防護罩牢固,油位正常……”5月15日,黃陵公司生產技術部設備主管王亮在日常點檢記錄表上打下這樣一段話。
今天是該公司“一人一機一卡”政策正式實施的第15天。
“現在巡檢不用再像以往那樣填寫日檢表了,只需用手機掃描巡檢點的二維碼,就能完成巡檢登記工作,方便又高效。”該公司粉磨工段實習生李家旺說道。
今年以來,該公司緊緊圍繞“設備保養及時、設備檢修及時、缺陷發現及時、缺陷消除及時”的管理思路,全面落實設備分管工作機制,以“一人一機一卡”平臺線上數據實時同步監測,搭建起設備“微平臺+網格化”管理新模式。通過制定印發《設備包機制實施方案》,詳細劃分各崗位日常巡檢負責區域,將設備巡檢結果、設備單機運轉率和薪酬掛鉤,包機到人、分責到人,變職工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臺臺設備有人管,人人肩上有責任”的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激活了職工榮譽感。
“這是我們給設備添加的專屬‘身份證’,在不改變人員結構以及班組分工的基礎上,通過掃描二維碼對各重要設備設施進行巡檢,職工參與率非常高。”談及這次革新,該公司生產技術部副部長毛天龍有著說不完的話。通過“二維碼”掃一掃,就能快速記錄設備狀態、檢修設備及存在隱患和處理情況,既能用數據清晰直觀地了解設備情況,也避免了傳統點檢紙質化記錄的保存問題,電子化表單記錄這一“小變量”轉變為企業設備精細化維護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增量”。以科技賦能智慧化巡檢,該公司邁出了企業智能化建設的又一跨步,“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做”的設備管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小變量”體現“大增量”,“小系統”發揮“大便利”。黃陵公司將繼續探索“互聯網+”新模式,用更多的數智化手段深化生產智能化創新,為企業智慧化工廠建設注入新元素。(丁瑞霖 張堃)